中考落榜,90%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时,没注意这些问题
2023-08-04 14:44:54    山东讯息

很多初三的学生和家长觉得中考考不好,是因为初三冲刺阶段没复习好。

其实不然,

,如果基础没打好,初三怎么可能会得心应手呢?


(资料图)

所以啊,初一初二的同学可以根据本文对照一下自己哪个部分还没有学好,趁着现在赶快查缺补漏哦!

1.

中考很难吗?

根据近年的中考情况分析可知,中考各类题型按照难度比大概是3:5:2(易、中、难)。

也就是说,80%的题目属于简单题和中等题,真正的难题只有20%左右。

因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只要一个学生肯学,愿意努力,找准方向,是完全可以拿下基础分和中等分的。

在众多考生当中,尖子生所占的比例毕竟还是比较小的,绝大多数学生的分数是从基础分和中等分中来的。

那么,中考时基础分抓不到,是因为你在初一初二时忽视了哪些问题呢?

概括来说,初一主要在适应和转变,初二主要注意分化问题。

2.

初一要注意适应和转变

初一的同学和家长,先来看看初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:

1. 课程设置和要求的不同

在课程设置方面,初中增加的课程会更多,而且每门学科的内容都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。

如数学,小学是学算术,初中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,另外,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,概念性强,提高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,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;题目的难度与小学相比也加大了许多。

应对策略:

初中课程增多,难度加大,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,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,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。

2. 课时安排不同

初中课堂教学中,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小学少,课内作业练习时间少。

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,初中更多地需要学生课后不断思考总结与提高。

相对于小学,初中的作业是多样的,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只是当作课程的巩固或第二天的预习。但是中学知识的综合性,要求初中学生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,才能跟上步伐。

应对策略:

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,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类和综合;课听懂、作业会做仅是初级阶段,还要追求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。

3. 老师讲课方式不同

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、活泼,他们比较重视使用教具、挂图、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,孩子们只要跟着老师走,掌握知识完全没有问题。

可升入初中后,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,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,并且更注重讲清概念,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。

应对策略:

平时多提问,不断地提出质疑与困惑,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,适应更具挑战的学习。

4. 学生学习方式不同

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、自主性,老师不可能再天天盯着孩子,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,自觉性、主动性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。

应对策略:

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课堂45分钟的效率,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,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,改变学习方式,由“被动学习”转为“主动学习”,逐步做到“三会”:

会预习: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,提出自己的疑问。

会听课:能够集中注意力,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笔记。

会复习:课后要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,整理笔记,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,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订正。

5. 学校作息安排不同

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难度比小学生的大,时间比小学长,为了让孩子有效利用时间,家长要指导孩子制订一套合理的作息时间表,快速适应初中生活。

应对策略:

必要的时候,家长与孩子一起每天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核查,一般说来,制订作息时间和计划应注意四点:

①根据用脑规律,科学安排时间,比如说,背诵英语和语文最好在起床后半小时或临睡前半小时进行;

②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,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;

③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,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;

④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和睡眠时间。

3.

初二注意成绩的分化

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:初一相差不大,初二两极分化,初三天上地下!大家公认,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!

很多孩子在小学、甚至在初一都是“好学生”,怎么一到初二就成绩滑落下去了呢?

1. 思维未能及时转换

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“初二分化”的种子,如: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、凭“小聪明”但学习习惯不好的、知识面很窄等。

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,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。

初二的学习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,就是思维方式由“形象思维”为主,变成了“抽象思维(逻辑思维)”为主。

学生的“思维准备”在小学没能做好,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,当然会变得很吃力,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。

应对策略:

①改善学习方式。

肯动脑筋,善于思考,善于提出问题。

因为,提出问题,往往是成功的一半。

②知识面要尽量宽阔。

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、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“背景”。

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,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。

③关注学习成绩的“智力含量”。

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,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。

是靠死记硬背,还是明白了道理?是独立思考,还是仅仅模仿而已?是“形象思维”取胜,还是“抽象思维”的结果?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,思维参与的程度。

2. 缺乏意志力

对于初中学生来说,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。

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,之前学得很轻松,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。

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,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,这时,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。

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,心理发展不成熟,对自己的认识不足,困难面前,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采取自我安慰,自我放弃。

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,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,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,怕吃苦受累,就产生应付的心态,造成学习不扎实,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。

应对策略:

首先,要正确认识“会玩才会学习”、“快乐学习”。

其实,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会有真正的、长久的快乐。

第二,不要迷信天才,要相信勤奋。

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,不勤奋学习是不可能的。

明白要成才非学不成,任何的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,只有拼奋斗,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。

3. 学习习惯不好

现在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(智商),而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(情商)。

非智力因素即品德、意志、毅力、兴趣、体力,还有习惯等因素。

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,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。

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、自习课习惯、做作业习惯、预复习习惯、考试习惯、记忆习惯、出考题的习惯、反思的习惯等。

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看每个人的意志、品德等方面,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。

然而,小学生、初一学生中,一部分学生贪玩好耍成性,不思进取,学习习惯非常糟糕。

应对策略:

要养成细致、扎实、严谨、高效的学习习惯。

越是聪明的学生,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,思维的逻辑性,书写的条理性,培养他们经常反思的习惯。

对聪明但容易骄傲、贪玩好耍的学生,父母尤其不要过多地夸奖,应让他感觉到刻苦学习,取得好的成绩是自己的本分,本就应该这样。

4. 青春期烦恼

初二学生一般刚进入青春期,心理起伏较大,体验深刻,特别是女生,比较关注自己生理的变化,造成学习不专心。

有的学生开始对异性特别关注,注重穿着打扮,与异性交往过密,出现分心。

应对策略:

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引导,使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生理上的变化,坦然迎接挑战。

父母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,对孩子进行生理知识、性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。

对出现青春期生理不适的学生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从而解除孩子心里的包袱,专心学习。

5.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

一些内向而不善于交流的同学,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处理不好人际关系。

人际关系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。

有的因人际上孤独而出现心理疾病,有的会交坏朋友,有的会从不良书刊、游戏和网络上寻找寄托。

应对策略:

正确处理与亲人、与老师、与同学的关系。

一般来说,成天对他人意见一大堆的人,往往比较狭隘、偏激。

家长应教导他学会“换位思考”,去缓解心理上的不平衡,以爱心、宽容之心去包容他人,善待他人,体谅他人,友好相处。

要多参加集体活动,多为他人服务,多帮助他人,多与人交流,多交朋友,心里有事要向朋友向师长倾述。

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,做孩子的朋友,了解孩子思想动态,及时给予开导。

必要时,可以带孩子看心理医生,接受专业人士(医生)的指导。

6. 家庭因素

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。

在孩子上初中的阶段,应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状态的稳定。

如果在这期间出现大的生活变故,对孩子的影响都非常大。
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,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,更希望让父母了解、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,表现出来就是“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较重,反叛的行为比其他年级更明显”。

应对策略:

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、稳定,尽量不改变生活状态。

如:不发生父母离异、父母不长期远离孩子、不让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。

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,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,或提前与孩子沟通,取得孩子的理解。

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“居高临下”。

因此,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,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。

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教育孩子,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。

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,家长一定要冷静,决不能激化矛盾。

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,家长是成年人,应该理智,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,但决不放弃。

等双方冷静后,再来开导孩子,效果一定会好得多。

7. 社会的影响

初二时期,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,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。

有时候,父母、老师的一千句,还抵不上他同伴的一句。

一个很好的孩子,因为痴迷上网、痴迷游戏、谈恋爱、与社会上的“哥们儿”交往,可能会一落千丈。

应对策略:

家长对孩子痴迷上网、痴迷游戏、交坏朋友、谈恋爱、看黄色书刊影视等情况要密切关注。

要尽可能地避免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受不良影响。

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时就与孩子讲清道理,说透危害,“约法三章”,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时,及早发现,早做工作。

3.

给初一初二学生的一点建议

首先,不要等到初三再发现你与同学的差距,到时即使发现了也没什么必要了。

在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状态。

不懂就问,没跟上的马上跟同学讨论,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“查缺补漏”。

其次,有个远大的目标,有个合适的计划:严格管理时间,科学安排时间。

大部分初三学生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,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时间,把握住这段时间,我们的初三将会无比的轻松。

最后,要有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,这些习惯包括:

1. 学会处理审题与做题的关系

我们需要在初二的学习之中努力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,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,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,更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,之后再去着手做题。

2. 学会处理“会做”与“得分”的关系

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,主要体现在准确、完整的推理和精确、严密的计算,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“会而不对”、“对而不全”的情况。

3. 要注意区分主次轻重

数学、语文、英语、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,除了上课认真听讲,课后70%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,不管有多忙,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。

4. 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

早晨,人的记性最好,适合读英语,记单词。

白天的自习课,安排给数学、物理,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,其他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,你可以多读些课外书,积累作文素材,谁都知道,考好语文,作文是关键。

5. “瘸腿”科目要尽快补齐

同学们可能不知道,到初三再想补“瘸腿”,那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了。

另外,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平时多准备几个笔记本,遇到好问题及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。

这样,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,有条不紊,不慌不忙了。

来源:新浪新闻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在探索中进阶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
下一篇:最后一页